最新新聞

最新新聞

  • 資料來源:疾病管制署
  • 建檔日期:112-05-23
  • 更新時間:112-05-23

疾管署今(23)日表示,因應近期COVID-19疫情有升溫現象,又醫療機構、醫事機構屬高感染傳播風險場所,且老人福利機構照護者多為感染後易導致嚴重併發症或死亡之脆弱族群,為保護民眾及機構人員健康,自112年5月31日起醫療機構、醫事機構、一般護理之家及老人福利機構持續列為應佩戴口罩場所,並維持裁罰規定,其他長期照顧服務機構、榮譽國民之家、兒童及少年服務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及救護車,則改列為建議佩戴口罩。調整後規定如下:

一、維持於以下指定場所之室內空間應依規定全程戴口罩。

(一)醫療機構:醫院、診所及其他醫療機構。

(二)醫事機構:藥局、醫事檢驗所、醫事放射所、物理治療所、職能治療所、助產機構、精神復健機構、居家護理機構、居家呼吸照護所、護理之家。

(三)老人福利機構:長期照護機構、安養機構、其他老人福利機構。

得於上列指定場所不戴口罩之例外情形:飲食、拍照、不適合或無法戴口罩之檢查、治療或活動。

二、特殊情境建議要戴口罩,除維持原列情境: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合、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尤其是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密切接觸時、搭乘公共運輸交通工具及特定運具(復康巴士、校車、幼兒園專用車、校園接駁車)時以外;調整「搭乘救護車時」及「出入長期照顧服務機構、榮譽國民之家、兒童及少年服務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等高感染風險場所時」亦為建議戴口罩。

三、其餘室內場所、室內空間,由民眾自主決定戴口罩。

四、上述措施為通案性規定,相關細節得另依主管機關規定辦理。

疾管署另說明,同時考量近期機構住民篩檢陽性率於1.4%-1.6%間,且住宿式機構照顧較多慢性病及重症高風險族群的長者,應維持警惕避免發生機構群聚感染風險,故延長一般護理之家及老人福利機構定期執行COVID-19公費快篩之措施:服務對象仍維持快篩頻率為每週一次,至今年6月30日止;服務對象有症狀時亦進行快篩,檢驗出陽性需即時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之個案,應立即請專責醫療院所診療,並依相關指引協助個案按指示進行隔離或治療;工作人員有症狀時進行快篩;另機構認為有必要時(如有接觸史、群聚等)亦得提供工作人員公費家用快篩;住民或服務對象及工作人員如為確診康復者,3個月內免篩檢,後續將再視疫情狀況調整篩檢頻率。公費試劑將陸續寄出提供上述機構使用。

疾管署強調,防疫回歸常態後,仍將持續運用確診(併發症)通報趨勢、醫療資源使用情形、口服抗病毒藥物開立數、變異株監測等多元指標掌握疫情變化。也提醒民眾應持續配合戴口罩規定及建議,落實肥皂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好習慣,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

  • 資料來源:疾病管制署
  • 建檔日期:112-04-07
  • 更新時間:112-04-07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表示,COVID-19國內外疫情逐漸趨緩,清明連假後疫情持續穩定、醫療量能充足,且目前未發現具威脅性之新型變異株;另考量目前國際鬆綁方向一致,絕大多數國家/地區(如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已不再強制公共運輸戴口罩,改為建議戴口罩。經綜合評估與跨部會溝通研議後,如疫情持續穩定可控,自4月17日實施以下公共運輸戴口罩放寬之通案性規定,相關說明如下:

一、於以下指定場所之室內空間須按規定全程戴口罩。包括:

(一)醫療照護機構:醫療、醫事、老人福利、長期照顧服務、榮譽國民之家、兒童及少年服務、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詳如附件)。

(二)救護車。

得於上列指定場所不戴口罩之例外情形:飲食、拍照、不適合或無法戴口罩之檢查、治療或活動。

二、下列特殊情境建議要戴口罩:

(一)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

(二)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

(三)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合。

(四)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尤其是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密切接觸時。

(五)搭乘公共運輸交通工具及特定運具(復康巴士、校車、幼兒園專用車、校園接駁車)時。

三、其餘室內場所、室內空間,由民眾自主決定戴口罩。

四、上述放寬措施為通案性規定,相關細節得另依主管機關規定辦理。

指揮中心強調,將持續運用確診(併發症)通報趨勢、醫療資源使用情形、口服抗病毒藥物開立數、住宿式機構陽性率及變異株監測等多元指標掌握疫情變化。也提醒民眾仍應持續落實肥皂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好習慣,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並籲請尚未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的民眾,儘速完成接種,保護自身及親友健康。

  •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
  • 建檔日期:112-03-10
  • 更新時間:112-03-10

日前國內知名歌仔戲大師因跌倒逝世,各界深表不捨與哀悼,並再度關注長者防跌的重要性。根據衛生福利部110年死因統計結果顯示,110年事故傷害死亡人數為6,775人,居國人死因第7位,其中跌倒(落)致死人數占21.9%(1,482人)。根據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65歲以上長者約每6人,就有1人曾經發生跌倒,且每12位長者,就有1人曾因跌倒而就醫。跌倒是造成65歲以上長者受傷住院和急診的最主要原因,其發生率亦隨年齡增加而隨之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長者跌墜受傷地點有52%發生在室內、48%發生在室外,其中室內跌傷地點排行依序為客廳、臥室、浴室、廚房或餐廳、陽臺、樓梯等。除了環境之外,通常造成長者跌倒之相關危險因子,包括平衡能力及下肢肌力不足、認知障礙、視力異常、足部問題與不合腳的鞋子、增加跌倒風險藥物的使用等,如何兼顧自身健康與環境安全,才是防跌的重點。

加入長者量六力,掌握身體功能狀況

國民健康署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長者整合性照護指引(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ople,ICOPE)設計長者功能自評量表,針對認知功能、行動功能、營養不良、視力障礙、聽力障礙、憂鬱等六大指標進行評估,透過評估的結果,及早介入運動與營養等處置,就能預防及減緩長者失能的發生。民眾可加入「長者量六力」Line官方帳號好友,由長者自評或家屬協助評估,進行線上檢測,並掌握身體狀況;如自評結果異常,務必前往醫療院所進一步評估與檢查!

強化室內防跌,檢核及預防危險因子

如何強化防跌的識能?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長者及其親友可參考國民健康署出版的《長者防跌妙招手冊(民眾版)》,提供居家環境檢核表、防跌習慣提醒表、防跌處方、長者身體機能評估方式等自我評核表單,舉凡從住家環境是否有充足照明、扶手固定是否牢固、助行器或拐杖是否合適、地板是否雜亂或濕滑、衣物及鞋子是否合身、住家通道是否妨礙步行及用藥安全等,才能預防或降低室內跌倒的風險。

跌倒救援3步驟  不要慌張、有無意識、等待救援

若發現長者不幸跌倒,依照以下3個步驟進行救援:(1)不要慌張、不要急著將長者拉起身,否則可能造成長者傷勢加重或有生命危險。(2)檢查長者是否還有意識,以及受傷或出血等狀況。(3)若長者意識不清或大量出血,應盡快叫救護車並緊急送醫。

相關資訊可至國民健康署網站、健康九九網站查詢及下載使用《長者防跌妙招手冊(民眾版)》,國民健康署關心您的步履安穩!

  • 資料來源:長期照顧司
  • 建檔日期:112-02-24
  • 更新時間:112-02-24

為減輕家庭照顧者照顧負荷,並且鼓勵多加使用本部辦理之家庭照顧者之相關支持服務,112年起「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創新型計畫」有重大調整,即日起「到宅照顧技巧指導」及「轉介個別心理輔導、諮商服務」服務取消自負額之規定。112年起家庭照顧者經家照專員評估後,申請前2項服務免除部分負擔。

同時,為了鼓勵家庭照顧者能勇於踏出使用長照服務第一步,對於參與相關支持活動的家庭照顧者,如屬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者,自112年起每趟亦有150元交通費之補助,藉此鼓勵家庭照顧者能多多參與相關支持活動,學習如何善用資源成為「聰明照顧者」,減少因照顧事件對照顧者個人身體、心理、工作或經濟的衝擊與限制。

全國家照據點截至111年底已布建達119處,投入家照服務人力計261人,服務內容涵蓋個案服務、照顧技巧指導、個別心理輔導、社會暨心理評估與處置及諮商服務、長照知識或照顧相關訓練課程、情緒支持等支持性服務項目,如您有任何長照需求或照顧壓力與安排問題,無論現在是否已使用長照服務或聘有外籍看護工,歡迎撥打1966長照專線或0800-507272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專線人員將提供專業協助,協助您一起改善照顧生活。

春節過後,國內疫情有升溫趨勢,即將到來的228連假,台東縣政府要求各長照機構確實落實防疫政策,降低感染風險;且由社衛政建立即時應變窗口,提供疫情應變措施及防疫物資。

春節假期長達10天,台東縣轄各老人及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在各機構及家屬配合相關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防疫探視及外出規定下,春節期間住民零確診,縣長饒慶鈴特別向各機構春節連假期間執勤人員表示感謝,未來也持續積極推動社福全齡照顧,打造全人關懷的機構住宿環境。

台東縣政府今天發布訊息表示,自疫情發生以來,即鼓勵各機構改以視訊或電話問安方式與服務對象親屬聯繫,以減少外來感染的可能性;並請各機構於安排實地會面時,應配合指揮中心規定,保持安全距離及禁止飲食等。

面對即將到來的228連假,由於COVID-19病毒多變,基於住宿式機構照顧較多慢性病及重症高風險族群的高齡長者仍應保持警覺,也請各機構確實落實防疫政策,以降低感染風險。

縣府呼籲縣內各老人及身心障礙福利機構,配合指揮中心各項規定辦理防疫相關措施,以維護住民健康,同時因應目前社區疫情案例增加,縣內已由社衛政建立即時應變窗口,以能在第一時間即時啟動應變作為。

台東縣政府社會處長陳淑蘭指出,台東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長期照顧需求與日俱增,為落實高齡友善環境的施政目標,在春節期間,相關保護服務、弱勢關懷、補助津貼等老人福利服務不間斷。

縣府也持續辦理系列性方案,包括模範老人及敬老楷模頒獎與雜誌寫真,結合敬老好視力計畫等,配合跨局處合作,辦理照顧服務員訓練,並與民間合作,委託設立技能檢定考場,期能透過公私協力共創多元社會參與,結合各方專業打造高齡友善環境,提供全人關懷的高齡友善機構住宿生活,以因應超高齡社會各項需要。

  • 資料來源:長期照顧司
  • 建檔日期:112-01-31
  • 更新時間:112-01-31

衛生福利部為協助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以下稱外看)之家庭,其返鄉回國期間所面臨之照顧空窗,並減輕長照家庭照顧壓力,滿足失能者的照顧需求,即日起,聘僱外看之家庭當其外看請假返回來源國期間,被照顧者及其家庭可申請使用長照2.0之「照顧服務」,包含居家照顧服務、日間照顧服務與家庭托顧服務,預計將有近17萬聘僱外看家庭可受惠。

長照2.0關心聘僱外看家庭照顧服務的需要,提供以人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的連續性服務,被照顧者經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以下稱照管中心)評估為長期照顧需要等級第2級(含)以上者,於外看請假返回來源國,聘僱外看家庭出示外看重入國許可相關文件(雇主可向內政部移民署直轄市、縣(市)居留地服務站申請)及出入國來回機票,即可申請使用包含照顧服務之所有長照服務。

除外看請假返鄉之照顧空窗期間,可申請使用照顧服務外,被照顧者經縣市照管中心評估為長照服務需要等級第2級(含)以上之民眾於申請外看過程期間或其所聘僱之外看行蹤不明、轉換雇主等情況,視同名下未聘外看,可申請包括照顧服務之所有長照服務。

另衛生福利部也鼓勵聘僱外看家庭可透過使用社區式交通接送服務,接送失能者至社區式服務類長照機構及巷弄長照站(C據點)等,或預防、延緩失能(失智) 服務等活動與服務,強化其社會參與及社區互動;如經評估屬失智但未失能者,亦可使用失智共照中心及失智據點服務;家屬如有照顧者支持服務需求者,也可使用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提供支持服務,以紓解外看空窗期間的照顧壓力。

本部持續充實長照服務資源,完善長期照顧服務,聘僱外看家庭可以利用市話或手機撥打「1966」洽詢,或上本部「長照專區」查詢長照服務相關資訊。

發布單位:跨國勞動力管理組

勞動部「聘僱外籍看護工家庭短期替代照顧服務計畫」在元旦已上路,聘有外籍家庭看護工的雇主可申請使用至少31日,在看護移工休假時,被照顧者可以獲得良好的照顧,也讓看護移工能休假充電。若搭配擴大喘息服務,短照服務加上擴大喘息,兩者合計每年可使用52日。

勞動部111年移工管理及運用調查報告顯示,移工假日不放假者占 50.6%,其中有16.6%因「家中無替代照顧人力」未能放假,調查也顯示雇主有38%願申請替代照顧方案。勞動部為了兼顧家庭照顧替代人力,並鼓勵移工休假,107年起即結合衛福部推動擴大喘息服務計畫,服務對象由開辦初期的長照需要等級7至8級,109年擴大為長照需要等級2到8級,擴大喘息服務每年使用天數最高21日。開辦4年以來服務累計88.7萬人次,111年即服務49.6萬人次,比108年度推動初期增加了20倍,雇主持續使用擴大喘息服務下,也讓服務人次逐年倍增。

勞動力發展署表示,據調查仍有3成雇主反映擴大喘息額度有限,勞動部因此在今年實施短期照顧服務,進一步兼顧家庭照顧需求、移工休假權益及連結長照服務資源,服務對象的申請資格與擴大喘息相同,並在原有擴大喘息服務天數下,外加由短期照顧服務提供31日或38日的服務額度,由長期照顧服務機構及單位提供替代照顧服務,讓有需求的家庭有人力替代照顧,也讓移工假日放假充電。

發展署說明,短期照顧服務費用依福利身分別給予補助,低收入戶全額由政府補助、中低收入戶者由政府負擔95%,一般戶則由政府負擔84%。使用額度比照衛福部訂定的長期照顧服務申請及給付辦法標準,每年得使用最高額度為7萬1,610 元至8萬7,780元。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雇主申請短期照顧或擴大喘息服務,可聯繫當地長照管理中心,由長照中心評估失能者照顧需求,再由長照服務提供單位提供服務,服務方式包括日間照顧中心短照服務(全日)、日間照顧中心短照服務(半日)、機構住宿式短照服務、小規模多機能服務(夜間短照服務)、巷弄長照站短照服務及居家短照服務。

雇主申請使用短期照顧服務,可洽1955或電話服務中心(02)89956000,雇主也可加入LINE@移點通(LINE搜尋帳號1955)推播最新消息及查詢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網站 (https://www.wda.gov.tw/)、外國人勞動權益網 (https://fw.wda.gov.tw/)。

  •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
  • 建檔日期:111-12-27
  • 更新時間:111-12-27
       超高齡的浪潮即將到來,老化使身心功能衰退是一個重要課題,若到達失能階段,則更需要依賴家庭成員或主要照顧者的照顧,甚至造成家庭嚴重負擔。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數據指出,109年國人健康餘命與平均餘命差距約8年,即平均需仰賴家人或主要照顧者照顧8年。然而,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身心功能可以透過適當的介入策略而維持或回復,進而預防及延緩失能的發生,並明確點出「認知、行動、營養、視力、聽力及憂鬱(情緒)」是維持生活品質者不可或缺之六項能力。
 
       為因應疫情並提高功能評估的可近性,國民健康署依據WHO指引,於今(111)年發展六項能力的線上評估工具,民眾可加入「國健署 長者量六力」LINE官方帳號好友(LINE ID搜尋「@hpaicope」),在家中即可評估長輩有無衰退徵兆,後續可採取LINE@中之健康資訊或搜尋社區據點課程或活動,及早獲得生活照顧上的改善。
 
長者整合式照護 22縣市共同守護
       為能推動長者功能評估,國民健康署於全國推動「預防及延緩失能之長者功能評估知能提升試辦計畫」,運用各式宣導管道並與社區據點合作,教導民眾如何使用自評工具進行自我健康管理,並招募醫療院所加入試辦計畫,針對自我評估異常、多重慢性疾病或高齡75歲以上的衰弱高風險長輩,提供更深入之功能評估。亦透過整合社區內運動、營養等各類據點與資源,提供居民整合性的照護。
 
       111年為因應疫情及提升功能評估的可近性及便利性,國民健康署建置「長者量六力」LINE官方帳號,目前好友人數計約7萬名,並透過約450個社區合作點推廣自評工具,總計近20萬人次完成自評,其中約9.4萬人次(佔47%)有1項以上功能異常,評估結果以行動及認知異常較多,分別占27%及20%;醫療院所提供之專業功能評估服務,已服務約8萬人,其中1.3萬人(佔16%)為至少1項功能異常者,評估結果以行動及認知異常較多,分別占總評估人數之8.9%及4.2%。
 
長輩定期自我評估 需要家屬與主要照顧者共同支持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至少每六個月,利用長者量六力線上工具進行自我檢測,早期發現異常,及早介入處理,是預防及延緩長輩失能的關鍵行動,若長輩有多重慢性疾病或高齡75歲以上,家屬可協助至專業功能評估單位,由醫事人員深入評估六大能力,並安排整合式的照護計畫。若家屬及主要照顧者能共同關心長輩健康,協助自評、陪伴就醫,並鼓勵參與社區活動,更能發揮預防及延緩失能的最大效益。
 
       「國健署 長者量六力」LINE官方帳號:請透過LINE ID搜尋「@hpaicope」或掃描下方QR code,加入好友並註冊後,即可進行自我檢測。簡介及操作影片請至健康署健康九九+觀看,連結網址:
1. 加入長者量六力 讓健康不退流行:https://health99.hpa.gov.tw/material/7518。
2. 長者量六力LINE@操作教學:https://health99.hpa.gov.tw/material/7519。
  • 資料來源:長期照顧司
  • 建檔日期:111-09-02
  • 更新時間:111-09-21

衛福部於111年9月2日發布長期照顧服務人員訓練認證繼續教育及登錄辦法(以下簡稱本辦法)修正案,本次修正主要配合長期照顧服務法(以下簡稱本法)第18條第4項修正,並依實務運作所見,針對認證、登錄及繼續教育規定予以明確規範,提升長照人員專業性,逐步健全長期照顧服務體系,提升照顧服務品質,並保障接受服務者與照顧者之尊嚴及權益,原條文合計22條,修正後為23條,修正重點如下:

明定長照人員資格,以利長照人員依循。
居家服務督導員、照顧管理專員、照顧管理督導及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個案管理人員(簡稱A個管人員),任職日起應完成資格訓練課程之期間,由原為6個月縮短為3個月,以及時充實人力。
長照人員認證6年內,未有登錄長照機構之紀錄或實際提供長照服務者,不得申請認證證明文件更新。
長照人員登錄之服務單位以一處為限,惟具二種以上長照人員資格者,得登錄於同一長照服務單位,或以不同資格各別登錄一處長照服務單位,並應擇一種資格為其主要登錄類別。
照顧服務人員應完成登錄且實際提供長照服務後,再接受中央主管機關所定之訓練課程,始得提供特定個案服務。
辦理繼續教育課程認定及積分採認之認可者,需具長照相關財團法人或公益性社團法人(簡稱認可法人)資格,並增列認可法人數額上限。
針對認可法人未達撤銷或廢止認可之違規程度,增訂相關管理機制。

本辦法修正案之發布令、修正總說明及條文對照表已載於本部全球資訊網站(https://www.mohw.gov.tw/)之「公告訊息」網頁、行政院公報資訊網及全國法規資料庫;另配合本辦法修正條文公告之「長照共同訓練課程(Level 1) 」、「照顧管理專員、照顧管理督導資格訓練課程」及「長照服務人員認證證明文件格式及應記載事項」同步刊載於本部上開網頁,完整修正規定,可至前述網頁查詢。

  • 資料來源:長期照顧司
  • 建檔日期:110-08-23
  • 更新時間:110-08-23

為因應長照失能人口持續增加,建立以社區為基礎之長照服務體系,長照十年計畫2.0自106年1月實施,並自107年起推動長照給付及支付制度,提供多元服務,除包含居家照顧服務、日間照顧服務、家庭托顧服務以外,亦提供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及喘息服務等長照服務,經統計109年度長照2.0給付及支付服務人數已達35.7萬人,住宿式服務機構使用者約9.4萬人,長照2.0服務涵蓋率近55%。

衛福部表示,考量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之家庭與被照顧者之照顧需要,被照顧者如經評估為長照需要等級2級以上,可申請專業服務、交通接送、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到宅沐浴車服務、社區式交通接送服務等多元長照服務,另衛福部已公告自109年12月1日起,聘有外看之被照顧者經評估為長照需要等級2級以上者,可於所聘外看請(休)假時申請喘息服務,不受30天空窗期之限制。

為紓解長照家庭之經濟負荷,財政部已於108年7月24日公布修正所得稅法第17條,個人綜合所得總額增列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每人每年定額扣除12萬元。衛福部亦自108年推動住宿式服務機構使用者補助方案,每名住民每年最高領取6萬元之補助,並對於經濟弱勢失能老人、身心障礙者提供公費安置補助。綜上,已有近88%住宿式服務機構使用者獲得政府安置補助。

衛福部長期關注長照推動民眾使用狀況,分別於108年及109年委託辦理長照2.0服務滿意度調查,整體滿意度均逾九成以上,針對使用長照服務2.0的家庭照顧者,有高達94.3%表示對於照顧者維持整體生活品質有相當程度的幫助,亦有92.3%表示能減輕照顧負擔及心理壓力,調查結果反映,長照2.0除服務量增加外,對於長照服務品質與滿意度,亦獲服務使用者之正向回饋與高度滿意,有長照需求之民眾只要撥打1966長照服務專線,即時諮詢與受理申請長照服務,衛福部將持續布建各項長照服務資源,維持及提升長照服務品質。

第 2 頁,共 3 頁